查看更多
test

2025-06-21 19:18:24

test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四十号

2025-06-20 17:46:53

2025年6月15日凌晨4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晋西北高原的冷风卷过9号发射工位,长六改火箭银白色的箭体在探照灯下泛着寒光,箭体表面温度传感器显示:3.2℃。燃料加注主管赵志航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液氧灌注速率稳定在0.8升/秒,-183℃的低温使加注管道凝结出厚厚的白霜。“贮箱压力2.35兆帕,液位达标!”对讲机里传来确认声的瞬间,他呼出的白气在面罩上凝成冰花。此刻,距发射窗口仅剩3小时。 百米外的指控大厅灯火通明。发射指挥员王建军面前排列着六块显示屏,432个实时监测参数如同星群闪烁。他的视线锁定在第217号压力传感器——那是火箭心脏部位的脉动记录。当红色数字跳出“2.35”的标定值时,指挥席传来三声清脆的击键声,大屏幕切换至星箭组合体特写:遥感四十号卫星的碳化硅基板在灯光下泛着墨玉般的光泽,装载的新型量子传感器被多层复合膜严密包裹,宛如等待启封的国之重器。 7时28分,发射进入最后读秒。太行山脉的轮廓在晨熹中渐渐清晰,山坳间的测控雷达阵列同时转向苍穹。“10、9...”数百公里外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78岁的陈冬生院士扶了扶眼镜。老人面前的平板电脑正显示着1986年的手稿照片——泛黄的坐标纸上,用钢笔绘制的轨道曲线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算珠符号。当倒计时数到“3”时,他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老式算盘。 震彻山谷的轰鸣在7时30分整准时爆发。137分贝的声浪让观测点防爆玻璃剧烈震颤,橘红色尾焰撕破黎明前的夜幕,将方圆二十公里的山岩映照得纤毫毕现。长征六号改火箭托举着三吨重的卫星冲破大气层,整流罩表面温度在气动摩擦中飙升至1260℃,热流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流在指控大厅激起掌声。这是中国航天本年度第23次出征,长征火箭家族的第498次飞行。2025年6月15日凌晨4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晋西北高原的冷风卷过9号发射工位,长六改火箭银白色的箭体在探照灯下泛着寒光,箭体表面温度传感器显示:3.2℃。燃料加注主管赵志航盯着控制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液氧灌注速率稳定在0.8升/秒,-183℃的低温使加注管道凝结出厚厚的白霜。“贮箱压力2.35兆帕,液位达标!”对讲机里传来确认声的瞬间,他呼出的白气在面罩上凝成冰花。此刻,距发射窗口仅剩3小时。 百米外的指控大厅灯火通明。发射指挥员王建军面前排列着六块显示屏,432个实时监测参数如同星群闪烁。他的视线锁定在第217号压力传感器——那是火箭心脏部位的脉动记录。当红色数字跳出“2.35”的标定值时,指挥席传来三声清脆的击键声,大屏幕切换至星箭组合体特写:遥感四十号卫星的碳化硅基板在灯光下泛着墨玉般的光泽,装载的新型量子传感器被多层复合膜严密包裹,宛如等待启封的国之重器。

杭州亚运场馆赛后利用率达92%

2025-06-20 17:44:43

杭州亚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率达92%的亮眼成绩单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运营密码?2025年最新统计显示,56个亚运场馆中51个已实现常态化运营,日均接待量突破15万人次,较2023年亚运刚结束时增长217%13。其中黄龙体育中心通过"分时段开放"策略,工作日承接专业训练与学校体育课,周末举办业余联赛,全年利用率高达98%;运河体育公园则转型为"体育+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400万,衍生消费收入占场馆总营收的43%15。国际奥委会特别指出,杭州模式将大型赛事场馆平均闲置率从35%降至8%,创造了全球体育遗产转化的新标杆18。 这种高利用率源于三大创新机制:首先是"国企主导+市场运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杭州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整合阿里体育等社会资本,对32个场馆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赛事承办、商业开发等途径实现整体盈亏平衡25。其次是功能复合化改造,如钱塘轮滑中心增设篮球场和攀岩墙,绍兴羊山攀岩中心开辟研学路线,使专业场馆大众化使用率提升至76%310。更关键的是数字化运营体系的应用,"亚运场馆在线"平台整合预约、支付、评价功能,通过动态调价机制将非高峰时段利用率提高28个百分点56。橙狮体育运营的"大小莲花"奥体中心更开创"以商养馆"模式,其10万方商业综合体"莲荷里"开业首月即吸引客流120万,反哺场馆维护费用达运营成本的39%5。 杭州实践为全球赛事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北京市已借鉴"嵌入式体育场地"理念,在桥下空间建设群众运动设施;上海久事体育正与杭州合作开发长三角赛事IP,计划2026年前实现区域场馆资源互通29。但挑战依然存在:约8%的专业场馆因改造成本过高面临运营压力,需要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过渡11。随着《大型体育场馆可持续运营指南》国家标准立项,杭州首创的"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管理模式有望上升为国家规范。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杭州证明了体育遗产不是财政负担,而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剂。"18这场关于场馆再利用的"中国方案",正在改写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逻辑。 本文综合11份权威信源,通过具体案例与对比数据,系统呈现了亚运场馆高效利用的运作机制。所有数据均来自政府公报、企业财报及第三方评估报告,可作为观察大型赛事遗产管理的典型样本。如需特定场馆运营细节或区域对比分析,可进一步调取专项资料12。

全球首个AI药物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2025-06-20 17:42:58

医药科技领域迎来历史性时刻!2025年6月,英矽智能研发的TNIK抑制剂Rentosertib(ISM001-055)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进入最终临床验证阶段的完全由人工智能设计的药物16。该药物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这一致命性疾病,其靶点识别和分子结构设计均由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自主完成,在IIa期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VC平均改善98.4毫升,而对照组下降20.3毫升,成功验证了AI发现的新颖靶点TNIK的生物机制19。与传统研发模式相比,该药物从靶点发现到进入临床仅耗时18个月,研发成本压缩至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标志着药物研发正式迈入"算法驱动"的新纪元69。 这一突破性进展正在重构全球医药产业格局。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英矽智能在宣布III期临床试验同日完成1.23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突破13亿美元,反映出投资者对AI制药商业模式的认可610。政策层面,中国药监局同期发布优化临床试验审批的新规,将部分创新药审评时限压缩至30天,为AI药物研发提供制度保障10。产业生态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药企如恒瑞医药加速AI转型,科技巨头华为、腾讯则通过云计算能力赋能药物模拟计算,形成"AI+CRO"新型合作模式611。据德勤报告显示,75%的生物制药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AI研发投入,预计全球AI药物研发市场规模将突破240亿美元11。值得关注的是,Rentosertib的III期试验采用创新设计,通过AI算法筛选高风险患者亚群并优化给药方案,试验周期有望缩短至常规研究的60%69。 当人类站在医药创新的新起点,AI药物的社会价值与伦理挑战同样值得深思。医学专家指出,这类技术将显著降低罕见病药物研发门槛,目前已有17个AI驱动的孤儿药项目进入临床阶段111。但随之而来的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等问题也引发讨论,欧盟已就AI医疗产品的责任认定启动立法程序12。未来五年,随着量子计算与生物技术的融合,AI药物发现可能实现从"辅助工具"到"自主科学家"的跃迁——谷歌量子AI实验室预测,到2030年约40%的新药首发适应症将由AI系统直接提出12。正如《自然》杂志评论所言:"Rentosertib的III期临床试验不仅是一个药物的里程碑,更预示着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9在这场医药革命中,中国创新力量已通过自主AI平台抢占先机,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

2025-06-20 17:37:37

政策延续释放积极信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再获四年窗口期 2025年6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底。根据新政,2024-2025年期间购置的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单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2026-2027年调整为减半征收,减税额上限1.5万元。这项自2014年启动的优惠政策已累计为消费者节省超5200亿元购车成本,2025年1-5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86万辆,同比增长34%,其中33.9万元以下车型占比达82%,显示政策对主流消费市场的精准覆盖。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政策延续使单车购置成本平均降低8-12%,有效对冲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终端售价压力。 市场格局深度重构:从政策驱动到技术驱动的转型阵痛 政策调整正在重塑行业竞争逻辑。比亚迪、蔚来等车企迅速调整产品矩阵,将主力车型价格锚定在17-33万元政策最优区间。重庆某网约车公司借助免税政策累计购入2840辆新能源车,节省成本3660万元,计划2025年再增投500辆。但政策退坡也加速行业洗牌,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3家新势力车企因无法适应补贴退坡而退出市场。消费者端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中高端车型订单量增长25%,而三四线城市则更青睐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折射出城乡消费能力的结构性差异。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成为新焦点,全国充电桩数量突破800万根,但仍有31%的消费者因充电便利性犹豫购车。 后补贴时代的产业命题:如何构建可持续市场生态 随着2027年政策周期临近尾声,行业面临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转型。工信部拟推出"技术分级补贴",对续航超800公里、支持V2G技术的车型给予额外税收抵扣。地方政府接力推出创新激励,如深圳对换电车型免征停车费,成都给予充电服务费30%补贴。专家建议构建"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体系:短期通过消费税优惠维持市场热度,中长期依靠碳积分交易和电池回收补贴建立市场化机制。值得注意的是,2025版《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首次纳入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志着技术路线多元化布局正式启动。在这场绿色出行革命中,政策与市场的协同进化仍在持续书写新篇章。

专业满意度
通知公告
查看更多
20
2025-06
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报名通知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2025年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ompetition)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具有工程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高校工程教育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本届黑龙江赛区赛事由东北林业大学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国赛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战略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黑龙江赛区承办:东北林业大学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三、赛道及赛题 大赛赛题分自由选题类及企业命题类,其中自由选题类包含四个赛道,企业命题类包含一个赛道。 1.自由选题类 大赛结合工程技术前沿设置以下四个赛道,参赛团队可在该四个赛道中任选一个参赛,自由命名并完成作品,参赛作品须紧扣赛道选题方向。各赛道选题方向如下: 赛道A: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给——聚焦能源供给侧的电源创新,推动更为清洁低碳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风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海洋能发电、绿色氢氨醇、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B: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能源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并实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输-变-配-用-储电各环节的建设,包括但不仅限于绿色电站、智能电网、储能应用、零碳园区、微电网、车网互动、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C: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聚焦工业、交通、信息、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以终端用能电气化率为目标,提出基于新器件、新材料方面的底层创新方案或用能装置的工程化设计并实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工业余热回收、建筑清洁取暖、电气化交通载运工具、高性能电驱动、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特种场合的供能装置、机器人、工业制造及绿色数据中心应用、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D:其他——请就“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方面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如高电压绝缘、电磁学、超导电工、电机本体、电工新材料、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并实现。 2.企业命题类 由企业围绕大赛主题给出赛题。参赛团队选择该赛道参赛,作品需达到赛题指标要求。 赛道G: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 赛题(任选其一,作品名称须与所选赛题题目一致,各赛题具体说明及指标要求见附件1): (1)DC/DC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 (2)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 (3)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 四、赛程安排 参赛报名截止曰期:2025年03月15日 作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04月20日 初赛(区域赛)时间:2025年05月10日前 复赛(区域赛)时间:2025年07月10日前 决赛(全国赛)时间:2025年08月08日至11日 五、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要求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参赛学校以参赛团队为基本单位报名参赛,同一所学校参赛团队不超过40个。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自由选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参加企业命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6人,专业不限,提倡跨专业组建团队; 2.每个参赛团队的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评分和晋级时将优先考虑团队成员全部为本科生的参赛团队),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其中第一指导教师单位需与报名参赛单位一致; 3.参赛学生同年度只能参加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赛道。大赛将对参赛成员进行审查,一经发现重复参赛,将取消所涉及团队的参赛资格。 (二)参赛作品要求 1.同一团队在初赛、复赛、决赛时需采用同一题目内容参赛,参赛过程中不可更改参赛题目内容; 2.参赛作品的具体内容在初赛、复赛、决赛之间应有紧密联系,能体现同一作品不断完善的过程; 3.已获得过往届大赛或其他赛事奖项(包括省(区域)和全国各级奖项)的作品,谢绝参赛; 4.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大赛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原创性审查。 5.在赛程任一阶段,凡参赛团队需要进行作品汇报时,须由该团队中本科生同学汇报。 各阶段作品具体要求见附件。 林大参赛联系人:都兴尧 邮箱:3077697342@qq.com 负责教师:韦坚 邮箱:18weijian@163.com 林大参赛QQ群:939991567 本校各参赛队伍请于3月15日前加入参赛QQ群并将报名信息发送至参赛联系人(都兴尧)邮箱,并注明所属学院-队长信息-指导教师-参赛项目名称。

20
2025-06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主讲人:马占宇,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导,发展规划处处长,国家杰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优青”、联合重点等项目以及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讲座时间:2024年12月18日16:00 讲座地点:成栋楼1016 主办单位: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20
2025-06
关于202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黑招考院函〔2024〕110号文件《关于做好2025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有关事项安排如下,请各单位组织好报名工作。 我校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院校,要求东北林业大学考生必须在本校报考,如有违反,将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和考试成绩,报名费不予退回,并追究考生责任。 一、报名时间 报名开始时间:2025年3月3日9:00时 报名结束时间:2025年3月10日24:00 二、报名方式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采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方式。报名者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背景的限制,均可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选考相应的级别和科目。 同次考试同一考生只能选择在一个考点报名,最多可报三个科目,且不允许重复报考同一科目。 考生登录网上报名系统(https://ncre-bm.neea.cn),完成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和缴费。 三、报名费 报名费每科次为 120 元,报名后考生务必申请审核,审核通过后24小时内未支付报名费,系统将自动删除。 四、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29 日。 五、有关要求 1.按国家相关规定,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属于有效身份证件,持该证件的考生可以正常报名并参加 NCRE 考试。 2.2025年考试大纲及教程目录见中国教育考试网(http://www.neea.edu.cn/) 六、特别提示 1.考生报名时,两个人不能使用同一个ID号。 2.请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实所有信息,按照要求上传照片,报名完成后信息无法更改。 3.请考生务必携带准考证与二代身份证参加考试,进行身份验证。 七、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82190365 杨老师 邮 箱:8114091@qq.com 本科生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2025年2月20日

20
2025-06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各单位: 根据《关于做好“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2〕36号)和《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关于对东北林业大学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通知》(教评中心函〔2025〕10号)文件相关要求,《东北林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在广泛征集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意见并修订后,已提交学校2025年第8次党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即日起至评估结论下达为止 公示部门:校评建办(综合办公楼901室) 联系人:曹立志 联系电话:82190741 联系邮箱:nefupjb@nefu.edu.cn 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校评建办联系。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应署本人真实姓名。

20
2025-06
第38次 CCF CSP 认证报名通知

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为CCF CSP认证单位,此认证重点考察软件开发者的算法设计和编程能力,向企业和高校推荐合格的软件人才。 一、报名起止时间 2025年5月12日9时至2025年6月1日24时。 二、认证时间 2025年6月8日(周日)13:30-17:30 三、认证报名流程 登陆http://cspro.org→进入“注册”→“登录”→报名考试(报名类型→团体,团体名称→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参团报名密码→JBWH70,考试机构→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交费→等待审核通过→等待分配考场→认证前3个工作日开始打印准考证(逾期未打印准考证,可持身份证参加认证)→参加认证。 四、收费标准 1、非CCF会员收费标准:报名费为600元,支持支付宝、微信付款(支付时请标注姓名)。 2、CCF会员(含学生会员)收费标准:CCF会员(含学生会员)者,报名费为400元,支持支付宝、微信付款(支付时请标注姓名)。 3、已成立CCF学生分会或CCF专业会员达到20人的认证点高校(单位),团报认证费:400元/人/非CCF会员,200元/人/CCF会员(含CCF学生会员)。东北林业大学为符合此条件的认证点。 务必注意以下情况,一旦个人交费成功,则不能退费。 (1)学校有团报,而学生个人已缴费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学生需提前留意本校是否有CSP团报通知; (2)非本校生,不得使用团报码,使用团报学校的团报信息,属于违规操作,一律不退费; *点击“加入CCF”,成为CCF会员(含CCF学生会员:50元即可,会费的有效期是1.1-12.31日)。 五、CSP认证说明 1.认证对象: (1)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或其他专业对软件编程感兴趣的在校生。 (2)即将进入职场及IT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 2.认证内容: 主要覆盖大学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所学习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以及相关数学基础知识。 编程语言允许使用:C/C++、Java和Python。 3.认证方式: 认证全部采用上机编程方式,编制的程序在限定的时间空间内通过给定的数据测试后获得相应分数。共5道题,每题100分,总分500分。从第一题至第五题,难度依次递进,认证时间为4小时。 4.认证前模拟练习: 为了让参加认证者熟悉认证操作环境,减少操作失误导致的失分,认证网站提供模拟练习环境,注册后即可练习。同学们可以做历届真题,操作步骤:注册账号登录后点击“报名认证”→“模拟考试”,看到试题清单列表后,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将编写好的代码复制到答题栏的答案程序中即可。系统支持在线评测。 另外,(http://cspro.org)网站上有两篇文章是指导如何做题的:《CCF软件能力认证上机指导书》和《软件能力认证注意事项及实例说明》,可以用作解题参考。 5.成绩效力: 认证成绩公布后,CCF CSP认证中心会将认证成绩信息发送给签约企业和高校,企业和高校会根据需要与被认证者联系。 六、注意事项 1.务必注意:本次考试为专业级CSP认证,以大学生为主,不是CSP-J/S,也不是信息学竞赛 2.已参加过CCF CSP软件能力认证者可凭原登录账号和密码直接登录CCF职业资格认证网站(http://cspro.org)进行报名,参加认证者须个人注册并保证信息正确。 3.请尽量在6月8日13:00前到达准考证上标示的考场地址签到(签到时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件);14:00后不得进入考场;认证开始1小时内不允许离开考场。 4.应考时,可携带纸质材料(包括书籍、打印材料、手写材料等),但不得使用任何通讯工具、存储设备(U盘、活动硬盘等)。手机等具有通讯功能的设备,必须关机后置于考场外。开考后考生不能以任何方式交互。 5.认证结束5个工作日后可登陆CSPRO.ORG网站查看最终成绩单,并直接打印带红色公章成绩单。 6.作弊处理:认证现场除了有监考老师巡视外,CCF会派巡视员抽查各认证点。为发现CSP认证中的作弊现象,在评测过程中,CCF CSP技术委员会将采用两两比对的方法,对所有参加认证者的源程序进行比对,如发现源程序存在相似或雷同现象,将取消成绩并公示;如果认证点有任何作弊、抄袭等行为,认证点监考人员没有及时制止并给予处罚,将取缔所在高校认证点并在CCF官网公布(公示期:7天)。 7.如果您有什么疑问或在报名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发送电子邮件至csp@ccf.org.cn或在工作日拨打电话与CCF CSP认证中心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将为您提供咨询服务。